徐芜城:试评《但今夜你将失眠》
一首诗令我们震动,原因之一,是我们清楚明白地知道:这样的作品,我写不出来!
但今夜你将失眠
——给谢萃仪
黄灿然当我们的小汽车一路穿乡过镇,
继而翻山越岭,终于抵达
茂林下那幢农家旅舍,黄昏已经降临;
好像是出于仁慈,最后一抹霞光
多停留了一会儿,让我们看清远山的轮廓
和房子周围的树木,作为今天的纪念;明天
我们将迎着晨光,在微风中步行两个小时,
其间两次被几条看家狗挡住;
你将泡咖啡,把藤椅移到屋外,
并突然来了兴致,修理好那两个破旧的大喇叭,
让整幢房子回荡巴赫多色彩的协奏曲;
接近中午时分,我们将收拾行李,
再次翻山越岭,穿乡过镇,回到市中心,
我将发现有几位朋友在等待我;
再过两天,我将在一位朋友的阳台上
巧遇今年第一阵秋风;
再过几天,这幢房子,
这高大而宽敞的客厅,
这从客厅地板下穿过的潺潺流水,
这不时被流水声淹没的蝉鸣,
将成为幽深的记忆,也许将使我缅怀好几年
——但今夜,在吃了简单的农家饭,
读了杜尚,听了古尔德,看了星星,
谈了你的梦想之后,也许是由于秋天
提早来到这里,凉意驱散睡意,
也许是由于这里太偏僻了,
安静得使灵魂产生了警惕,
也许如你所说,是窗帘下
流水声过于喧哗:你将失眠,
感到整幢房子在呼吸,
而我将三次醒来,三次
看到同样无边的黑暗。
一首诗令我们震动,原因之一,是我们清楚明白地知道:这样的作品,我写不出来!那么,不妨让我们把作品一层一层地“平庸化”,以接近一首我们在同样的“主题”下所能够写出的诗;然后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:我们自己究竟站在哪个层面上,和原作对峙着。
首先,我们可以去掉最后两句。读一读看?我们也可以直接拿掉最后一幕。让这首诗在“——但今夜”之前结束。
当我们的小汽车一路穿乡过镇,
继而翻山越岭,终于抵达
茂林下那幢农家旅舍,黄昏已经降临;
好像是出于仁慈,最后一抹霞光
多停留了一会儿,让我们看清远山的轮廓
和房子周围的树木,作为今天的纪念;明天
我们将迎着晨光,在微风中步行两个小时,
其间两次被几条看家狗挡住;
你将泡咖啡,把藤椅移到屋外,
并突然来了兴致,修理好那两个破旧的大喇叭,
让整幢房子回荡巴赫多色彩的协奏曲;
接近中午时分,我们将收拾行李,
再次翻山越岭,穿乡过镇,回到市中心,
我将发现有几位朋友在等待我;
再过两天,我将在一位朋友的阳台上
巧遇今年第一阵秋风;
再过几天,这幢房子,
这高大而宽敞的客厅,
这从客厅地板下穿过的潺潺流水,
这不时被流水声淹没的蝉鸣,
将成为幽深的记忆,也许将使我缅怀好几年。
但是,这样的作品,里面仍然包含了我们所“构想”不出的成分,没错,那种“时间结构”!(这个结构,被很多篇评析文章所赞叹,姑且不置评)。那么,再让我们把它去掉,改为正常叙事——
当我们的小汽车一路穿乡过镇,
继而翻山越岭,终于抵达
茂林下那幢农家旅舍,黄昏已经降临;
好像是出于仁慈,最后一抹霞光
多停留了一会儿,让我们看清远山的轮廓
和房子周围的树木;第二天,
我们迎着晨光,在微风中步行了两个小时,
其间两次被几条看家狗挡住;
你泡了咖啡,把藤椅移到屋外,
并突然来了兴致,修理好那两个破旧的大喇叭,
让整幢房子回荡巴赫多色彩的协奏曲;
接近中午时分,我们收拾行李,
再次翻山越岭,穿乡过镇,回到市中心,
我发现有几位朋友在等待我;
过了两天,我在一位朋友的阳台上
巧遇了今年第一阵秋风;
又过了几天,这幢房子,
这高大而宽敞的客厅,
这从客厅地板下穿过的潺潺流水,
这不时被流水声淹没的蝉鸣,
变成了幽深的记忆,也许将使我缅怀好几年。
还是一首非常漂亮的诗!不是么?我甚至暗自设想,也许有人觉得,我把这首诗“越改越好”了…… 好,让我们继续。生活一点,再生活一点。比如,抹平“最后一抹霞光多停留了一会儿”这样的句子,直接改成“在最后一抹霞光中……”;比如,把“巴赫多色彩的协奏曲”直接改成“音乐”,反正对于很多读者来说,“巴赫多色彩的协奏曲”也不过就等于“音乐”而已。(凡有改动的,加了*号)……
我们的小汽车一路穿乡过镇,
继而翻山越岭,终于抵达
茂林下那幢农家旅舍,黄昏已经降临;
在最后一抹霞光中,我们看清了远山的轮廓 *
和房子周围的树木;第二天,
我们迎着晨光,在微风中步行了两个小时,
其间两次被几条看家狗挡住;
你泡了咖啡,把藤椅移到屋外,
并突然来了兴致,修理好那两个破旧的大喇叭,
让整幢房子回荡起音乐; *
接近中午时分,我们收拾行李,
再次翻山越岭,穿乡过镇,回到市中心,
我发现有几位朋友在等待我;
过了两天,我在一位朋友的阳台上,
遇见了今年第一阵秋风;*
又过了几天,这幢房子,
这高大而宽敞的客厅,
这从客厅地板下穿过的潺潺流水,*
变成了幽深的记忆,也许将使我缅怀好几年。
它依然成立!一首日常叙事的精致之作,而最后两幕(最后六句)则使它获得了足够的深度和特异色彩——在“这从客厅地板下穿过的潺潺流水”后面,我特意删去了“这不时被流水声淹没的蝉鸣”,以使之更加“平面”一点,也就是人们习惯所说的,生活一点,散文一点……
但是,在经历了三次大破坏之后,它仍然是一首带有作者强烈个人风格的作品。——我们的作品经得住这样的打击么?我们还可以做另一个维度的改写,比如,
当我们的小汽车一路穿乡过镇,
继而翻山越岭,终于抵达
茂林下那幢农家旅舍,黄昏已经降临;
好像是出于仁慈,最后一抹霞光
多停留了一会儿,让我们看清远山的轮廓
和房子周围的树木,作为今天的纪念。
这完全可以是一首名为《纪念》的短诗。再比如,
今夜,在吃了简单的农家饭,
读了杜尚,听了古尔德,看了星星,
谈了你的梦想之后,也许是由于秋天
提早来到这里,凉意驱散睡意,
也许是由于这里太偏僻了,
安静得使灵魂产生了警惕,
也许如你所说,是窗帘下
流水声过于喧哗:你将失眠,
感到整幢房子在呼吸,
而我将三次醒来,三次
看到同样无边的黑暗。
这样一首短诗,也同样具有“完整性”。朋友们,这样的诗,是不是更接近我们所写的作品了?当然,我们会在这样一个平面上展开得更多一些,材料更多,感受更多,各有其特色——正是这个层面上,才可以说,一千个诗人具有一千种“个性”。正如前面那首《纪念》中,“最后一抹霞光多停留了一会……作为今天的纪念”,这个“意念”已经是诗一样,这里,“我将三次醒来,三次看到同样无边的黑暗”,这个“意念”也已经是诗,它足够使一首诗成立,并使所有的句子具有意义。
2011-11-12
───────
黄灿然:但今夜你将失眠(附臧棣丶桑克丶周瓒评点)
───────
关注我,点击最上端蓝字“黄灿然小站”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